中文|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以中国工匠精神打造精品辅具,以诚信优质服务赢得客户支持
高校呼唤假肢矫形工程专业

拉萨假肢矫形中心的技术人员穷达在车间制造假肢。拉萨假肢矫形中心自2001年同比利时国际助残组织合作成立以来,结束了西藏不能自己生产、装配假肢和矫形器的历史。在国内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当地藏族技术工人逐步掌握了假肢和矫形器的生产和装配技术,已为西藏701名残疾人提供了服务,其中为180名患者安装了假肢,使他们重新踏上人生的路程。  新华社记耼/TD>

  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庞大的人群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以假肢、矫形器等为代表的康复器具服务行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具有假肢矫形专业技术人员却十分匮乏,这个行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由于该行业“一级师”认证门槛所限,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今年夏天,28名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走出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门,成为该校也是全国第2届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与普通大学生不好找工作的情况相反,他们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在国内正欣欣向荣的假肢矫形行业,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因此,他们有理由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与此同时,首医大在该专业停招了3年之后,也再次重启招生。第3届学生与前两届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们的培养方案更靠近临床,培养条件会更好。


  首医大为何要在全国首次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为何停招3年后复招,又为何改变培养方式?要寻找这一切问题的答案,离不开我国假肢矫形行业的发展现状。


  肢体残疾人研究开发和服务领域人才匮乏


  据国家辅助器具研究中心主任王喜太介绍,目前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庞大的人群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以假肢、矫形器等为代表的康复器具服务行业有了长足发展,我国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辅具产品制造国。而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其中之一,便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据了解,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假肢矫形专业人员的培养,先后培养出一批技工、中专、大专层次技术人员,随着经济与技术的进步,残疾人福利及保障事业的发展,技工及大、中专层次的技术人员专业面窄,基础较差的缺点暴露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在为肢体残疾人研究开发和服务领域,高层次人才非常匮乏。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设置假肢矫形工程高等教育专业,是适应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据统计,在我国残疾人口中,肢体伤残和运动障碍残疾人占到29%,即达到2400多万,是第一大残疾群体,他们大都需要假肢、矫形器及相关的技术服务,而具有国内行业执业资格假肢制作师只有509名,矫形器制作师212名。康复辅具的配置服务只覆盖了约19%有需求的残疾人,真正满足需求者要求的恐怕只有1/10。当前的制作师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打造假肢矫形国际一级师 从这里起步


  “至今我国没有一位从国内申请并获得国际认证的假肢矫形师。”首医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刘志成这样告诉记者。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就设在他所属的学院内。所谓的国际认证,即通过国际假肢矫形器协会(ISPO)的资格认证,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假肢矫形师在从业之初都要获得它的资格认证。而我国目前只有几名获ISPO认可的假肢矫形师,都是在其他国家申请的。


  实际上,ISPO的标准根本就没有在中国落地。在其他国家,要么是直接执行ISPO标准,要么是将本国标准与ISPO挂钩,而我国目前自己执行的认证标准,门槛则要比ISPO的低很多。


  国内的假肢与矫形器服务专业人员亟待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培训与教育便迫在眉睫。而国内现在一共只有四五家该领域的教育机构,还都是专科或者中专水平。根据ISPO的标准,拥有本科学历的是一级师,专科学历为二级师。因此国内的假肢矫形师,水平好的也只是达到了国际二级师水平。而当首医大开设了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之后,便为国人打开了通往一级师资格的大门。“实际上我国早就应该拥有本科水平的假肢矫形器专业的教育机构,像欧洲基本上是每个国家都有一所这样的学校。而我国与欧洲那些国家相比,残疾人的数量要多的多。”刘志成如是说。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非容易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首医大于2003年经教育部同意设立了假肢矫形工程这个新专业,立志打造中国第一家假肢矫形本科院校。“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很多,可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教育家。我就跟同事们开玩笑说,我们当不成‘××之父’,就当个‘××之叔’好了。”


  然而,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专业是开设了,但学生从哪儿来?学生与家长并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毕业后能干什么,谁敢报它呢?刘志成和他的同事们就想了很多办法来向高考学生和家长宣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招上来第一届的25名学生。


  “我当时常常跟学生们讲,你们就是这个行业的‘黄埔一期’。”刘志成这么说,固然有充分的理由,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慰学生。因为他们在进校之后,疑虑始终存在。正由于所有人心里都没底,学院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终,校方还是决定暂停招生,观察这两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时按照国际标准修订教学计划,为学生创造一流的培养环境。


  今年7月,第2届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毕业了。事实证明,他们的就业前景很不错。一些学生去了医院工作,相比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只有硕士以上的才能被医院接收,他们是非常幸运的。“这些学生一开始可能收入低一些,但有了两年的从业经验之后,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行业内,一个真正精通业务的假肢矫形师的收入是很可观的。”刘志成分析道。


  中国需要高层次的假肢矫形教育


  在2005年至2007年间虽然暂时停止了招生,但刘志成却并没有放弃。他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考虑学校自主培养的方式,之前是联合培养,即后半程的实际操作学习是在一家专科学校里进行的,因此教学氛围与大学相去较远,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外界质疑。同时,他还开始与ISPO接触,希望得到该组织的认可。他坚信中国需要高层次的假肢矫形教育,而获得ISPO的认可,则是证明实力的最好办法。


  “要想得到它的认可,首先要通过它对我们课程设置的论证。我们买了很多英文的、德文的原装书籍,请人翻译了,再来教学生。实际操作则是在本校的康复医学院里完成,这样就能保证教学的环境与质量。”刘志成介绍说,如果首医大的假肢矫形专业获得了ISPO的认可,今后从首医大毕业的该专业学生,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一年后申请ISPO的一级师认证,通过它的实操考试就能拿到证书。


  今年秋天,又有28个新学生走进了首医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攻读假肢矫形工程专业。


  “假肢矫形专业的本科教育要坚持办下去,起码要坚持15年。15年后,我国的假肢矫形服务整个行业才会有一个大的进步。”刘志成说。


  据了解,假肢矫形工程是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为补偿、矫正或增强残疾人已缺失的、畸形的或功能减弱的身体部分或器官,使残疾人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或代偿功能和独立生活的应用性技术,是康复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涉及医学和工程学两大学科的若干专业,涵盖了解剖学、人体生物力学、机械学、电子学、高分子材料科学等学科。现代假肢矫形器已向生物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气压(或液压)膝关节、电脑控制假肢、大脑神经控制外动力肌电假手、智能仿生假腿、CAD/CAM在假肢矫形工程的应用,都要求举办高等教育,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确立假肢矫形工程学学科地位是改变我国假肢矫形器行业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效益低下、产品质量差的状况,推进假肢矫形工程行业高技术产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最重要措施。


  ■ 相关链接


  假肢技术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假肢不是买回去就能使用的产品,使用假肢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装配。


  优良的装配技术是发挥假肢性能和使用者潜能的保证。在装配过程中需经过接受腔适配、装配调整和使用训练3个过程。接受腔是残端与假肢的接口界面,直接影响使用的舒适、安全和效果。现代制造中的CAD/CAM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接受腔制作。


  首先是英国伦敦大学研制的UCL系统,以后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先后研究了自己的系统。我国民政部假肢研究所于2002年也研制出相关系统。此类系统在对残端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制作文件,并有三维图像显示,还可根据专家经验对数据进行修改,以达到更好效果。近几年,此类系统已开始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制作。


  在人—机接口方面,瑞典于1992年提出一个全新方法——骨整合装配技术。它摆脱了传统的接受腔方式,将人工骨植入人体,人工骨的一端与残端的骨骼相接,另一端与假肢连接。这种方法没有接受腔套在残端外面,舒适性好,并且运动范围也因没有接受腔限制而加大。此外,残端软组织不承受力,从而使受力状态也更为合理,特别适用下肢假肢。这项技术在瑞典和英国已有几十个成功应用的病例,我国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也联合开展了此项研究,但尚未用于临床。


  佩戴假肢是截肢者康复的唯一途径。科技进步使假肢越来越接近正常肢体的功能,这些技术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相结合,截肢者与健全人的差别会越来越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像“无腿飞人”皮斯托留斯那样的奇迹,是截肢者和康复工作者共同的梦想。



上一条 下一条
北京高崎维康国际矫形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www.rbgqyz.com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春和路39号

手机:18911078226;18911082951

电话:010-60208095


河北高崎维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经济开发区长安路41号(全联科技城)

邮箱:1035446777@qq.com

电话:0312-2359420转8003

手机:18911377629


备案号:京ICP备15028014号-1

扫一扫关注我们